原来褪黑素不仅能帮你我入睡,还在助力植物抵抗逆境
发布时间:2025-07-28
出品:科普中国
作者:张应超(生态学硕士)
监制:中国科普博览

我,褪黑素,估计很多人听说我是因为我对人类的助眠功效。但我可不仅仅存在于人类体内——从深海藻类到参天大树,从嗡嗡作响的蜜蜂到破浪巡游的鲸群,我的身影遍布所有生命体,我是穿梭万物的“生命调节器”。

2025年,恰逢植物褪黑素被发现30周年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陈奇团队系统梳理了我(褪黑素)在植物体内的合成、信号和功能。现在,就让我带你全面认识真正的我吧!


褪黑素的诞生与发现:细菌→动物→植物

我的故事始于35亿年前的原始海洋。那时地球还没有臭氧层,紫外线像利剑一样刺穿海水,原始细菌为了活下去,演化出了我这个“抗氧化卫士”——我的分子结构能精准捕捉并中和自由基,保护DNA不被破坏(参考文献[1][2])。后来,生命从单细胞变成多细胞,我也解锁了新技能。

1915年,科学家McCord和Allen在牛的松果体(位于大脑中部神经内分泌器官)里发现了我,他们注意到我能让蝌蚪的皮肤变浅,这是人类第一次“认识”我(参考文献[3])。1958年,Lerner团队正式给我取名为melatonin(MT),名称来源于希腊语的 “melano”(意为 “黑色或黑暗”)以及 “serotonin(血清素)”—— 因其与血清素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。中文名为“褪黑素”,意思是“让黑色变浅的物质”。

那么,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具有美白的功效呢?先别急,因为科学家很快发现,我让皮肤变白的特性仅适用于与两栖动物,而不适用于哺乳动物。

同一只蝌蚪在接受松果体喂食前和松果体喂食后45min的状态

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3])

但他们不知道,此时的我早已在植物界开枝散叶——直到1995年,科学家才在番茄、香蕉等植物中发现我的踪迹,给我起了个新名字“植物褪黑素(PMT)”(参考文献[4])。

在植物褪黑素被发现之初,人们还一度否认植物中存在PMT,即便是在公认我在植物中的存在之后,对于PMT的研究也聚焦在其对动物和人类的营养价值。对此,我只能说他们把植物想得太无私了,从逻辑上讲,植物产生褪黑素是应为自身服务,而非为摄食它们的动物!

现在你知道了吧?我不是动物的专属,而是所有生命共同的“老朋友”。


动物界的褪黑素:“昼夜节律指挥官”

在你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,我主要在松果体“办公”,核心任务是调节睡眠。白天,阳光通过眼睛给大脑发信号:“别让褪黑素出来!”我就乖乖待着;当夜幕降临,大脑切换到“夜间模式”,我便开始加班——浓度飙升,让你打哈欠、体温下降,帮你顺利滑入梦乡(参考文献[5])。

此外,我还在昼夜节律同步调节、增强免疫、抑制肿瘤等方面发挥着作用。因此,对人类来说,我还是“时差救星”。跨时区旅行时,体内的“生物钟”会被打乱,吃我,就能帮你快速适应新时区——这也是为什么夜班族和倒时差的人总把我放在床头。


植物界的褪黑素:“抗逆生存盾牌”

植物不能跑不能躲,就得靠我来应对一些“风吹雨打”。无论是极端寒冷、高温、干旱还是有毒土壤,统统不在话下:当干旱来袭,小麦会紧急合成大量我,关闭叶片气孔减少水分蒸发;遭遇镉污染时,水稻中的我能增加20-60倍,像“解毒剂”一样中和重金属(参考文献[5])。

在面对各种环境胁迫时,都得靠我挺身而出,并且我的战绩可查:在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导致豌豆Pisum sativum L.死亡时,有我的加入就能让豌豆渡过难关。而在非环境胁迫的时候,我也并非毫无用武之地,而是在促进植物正常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豌豆(Pisum sativum L.)植株的代表性照片。

(A)铜处理前的豌豆植株;(B)铜处理15天后的同一植株。左边的植株仅用自来水浇灌(15天后死亡);右边的植株每隔一天用100毫升含5微摩尔褪黑素的自来水浇灌(15天后依然存活)

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6])

植物合成我的方式比动物复杂多了——内质网、叶绿体、线粒体和细胞质都可能是我出生的地方。通过合成基因表达调节和细胞区室化作用,植物能够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精细调控内源褪黑素水平,就像建了多个“应急工厂”。正常时候,我低调促进生长;危机一来,立刻切换到“防御模式”迅速扩大“族群”帮助植物抵御不良环境(参考文献[7])。

褪黑素合成途径:动物(a)相对简单、线性的合成途径;植物(b)相对复杂的合成途径

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5])

有趣的是,我在植物界和动物界的“作息”完全相反:在人类体内,我夜晚浓度最高;而在拟南芥、金丝桃中,我在清晨达到峰值,帮它们迎接白日的光照挑战(参考文献[5])。


同一分子的双重身份:褪黑素跨界守护

要知道,动物体内的PM和植物体内的PMT,实际上是同一个我的不同名字,相同的结构让我在你们人类的医疗保健领域表现出应用潜力,你吃的蔬菜、水果都可能藏着我的“分身”。

我既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,又能帮助动物调节昼夜节律、治疗睡眠障碍,那是不是都要越多越好呢?其实不然。不同植物乃至于同一植物中,我的浓度也有很大的差异:例如,每克番茄果实中仅含0.1皮克(万亿分之一克),甘草根却能达到34微克(百万分之一克),相差8个数量级(参考文献[4])。

科学家还发现,红光补充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褪黑素含量,这既能增强番茄的农艺特性,还能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。基于这一调控机制,通过基因编辑修改番茄的基因,可以让番茄多合成我。

不同发育阶段番茄果实中褪黑素的含量,IMG为未成熟绿色期,MG为成熟绿色期,BR为转色期

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9])

我是褪黑素,从原始细菌到两栖动物再到人类,我见证了生命演化的奇迹,也是一个永远在平衡中守护各类生命的“老朋友”——我是抗氧化的卫士,是昼夜的信使,是植物的盾牌,也是你们的睡眠助手。


参考文献

[1] TAN D X,REITER R J. An evolutionary view of melatonin 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related to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plants[J/OL].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,2020,71(16):4677-4689. DOI:10.1093/jxb/eraa235.

[2] TAN D X,HARDELAND R,MANCHESTER L C,et al.  The changing biological roles of melatonin during evolution: from an antioxidant to signals of darkness,sexual selection and fitness[J/OL].BIOLOGICALREVIEWS,2010,85(3):607-623. DOI:10.1111/j.1469-185X.2009.00118.x.

[3] MCCORD C P,ALLEN F P. Evidences associating pineal gland function with alterations in pigmentation[J/OL].JOURNALOFEXPERIMENTALZOOLOGY,1917,23(1):207-224. DOI:10.1002/jez.1400230108.

[4]DUBBELSR,REITER R,KLENKE E,et al.  Melatonin in Edible Plants Identified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by High-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-Mass Spectrometry[J/OL].JOURNALOFPINEALRESEARCH,1995,18(1):28-31. DOI:10.1111/j.1600-079X.1995.tb00136.x.

[5] CHEN Q,CHEN Y,LI X,et al.  Phytomelatonin: Biosynthesis,Signaling,and Functions[J/OL].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,2025,76(1):171-195. DOI:10.1146/annurev-arplant-053124-045147.

[6] TAN D X,MANCHESTER L C,HELTON P,et al.  Phytoremediative capacity of plants enriched with melatonin.[J/OL]. Plant signaling & behavior,2007,2(6):514-516. DOI:10.4161/psb.2.6.4639.

[7] CHEN Q,ARNAO M B. Phytomelatonin: an emerging new hormone in plants[J/OL].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,2022,73(17):5773-5778. DOI:10.1093/jxb/erac307.

[8] PIGEON W R,CARR M,GORMAN C,et al.  Effects of a Tart Cherry Juice Beverage on the Sleep of Older Adults with Insomnia: A Pilot Study[J/OL].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,2010,13(3):579-583. DOI:10.1089/jmf.2009.0096.

[9] ZHANG Z,ZHANG X,CHEN Y,et al. 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red light-induced melatonin biosynthesis facilitates the engineering of melatonin-enriched tomatoes[J/OL]. Nature Communications,2023,14(1)[2025-07-15].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3-41307-5. DOI:10.1038/s41467-023-41307-5.

科普中国官方网站: https://www.kepuchina.cn/
关闭